□ 古 力
創造力,已成為現代企業員工(無論處于哪個層次)的必備素質。創造力就是通過創新思維和行動產生某種新價值、新效用的思維和行動能力。作為企業員工,思維能力再高而行動能力低,肯定不能成為高創造力的企業員工。但如果缺乏創造的欲望和動力,創造力發揮更是無從談起。企業員工創造力的發揮常常遇到各種阻力,成為創新創造成功路上的攔路虎,所以,研究制約員工創造性發揮的阻力是一個很有意義和價值的課題。
認識上的阻力。認識上的阻力是指下列情景:我沒有發現需要發明創造的思路;我即使知道有想法,也找不出癥結和改進的方向,費這個腦筋干啥;我天生就不是這塊料!我不能發明創造;發明創造是科學家、技術人員的事情,與我平頭百姓何干?我干好活就行了。一旦有了這個想法,就會思想僵化、獨斷專行,你也許真的一輩子就什么創造發明也不會有了——你把自己封閉死了。所以,要破除這個觀念,要樹立起這樣的信心:我能發明,我肯定能成為發明家。
文化上的阻力。文化實際上是一種習慣。有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形成了自己“我不行”、“我做不到”的不良習慣。有人會這樣說:“我的文化水平很低,我是個初中生,我怎么能搞發明創造?這是博士后的事情。”有這種想法的人往往墨守成規,不能超常思維——這就是文化上的阻力。愛迪生是世界著名的發明家,但愛迪生是初中畢業。所以,文化程度的高低并不能影響人們去從事發明創造。另外,往往很多發明創造都是外行人搞出來的。據統計,外行的發明占整個發明創造容量的60%以上,而內行反而只占了少量。為什么?因為內行頭腦里的條條框框太多了。
發現問題的阻力。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發現)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巧問題,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他本人正是因為提出了解決牛頓力學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或矛盾而建立了相對論。妨礙發現問題的阻力有許多種,可概括如下:第一種阻力是囿于有過去的經驗,安于現狀。第二種阻力是習慣性思維,思維定勢,打不開思路,只能發現某一類問題,看不到其他問題,應付日常問題可以,一旦需要創新就比較難了。第三種阻力是儲備知識不夠,看不到問題,即使遇到問題也識別不出來。第四種阻力是缺乏必要的魄力與膽量。
感情上的阻力。有些人感情用事,遇到事情總是抱著“我喜歡”、“我討厭”的情緒化態度,討厭的事情不想干,一遇到困難就泄氣,懶懶散散不情愿,這就是感情上的阻力。
我們只有積極地消除這四大阻力造成的心理障礙,把頭腦里的鐵銹去掉,才能邁出第一步,這一步能使我們成為閃爍著智慧光芒的名人。只有放下包袱才能開動機器,否則,我們的思維被牢牢禁錮著,一輩子都越不過這幾道坎,也做不出成績來。
對于企業員工創新來說,要不安于現狀,保持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善于突破思維定勢,此外要敢于克服膽怯也是不可缺少的心理條件。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