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的進口安利和康寶萊保健食品,沒有中文標簽和中文說明書,銷售的進口安利雅姿化妝品未經批準。昨天,市市場監管局稽查支隊通報了今年互聯網“四品一械”(食品、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典型案件查處情況。其中,李某案總罰沒款達到346萬余元,是近年來查獲的最大互聯網違規銷售案。 今年截至6月23日,全市共計立案3003件,其中大案要案達769件,總案值7760.73萬元,罰沒款5949.94萬元。 網上違規銷售進口食品和化妝品 2015年1月,市市場監管局稽查支隊的執法人員在日常互聯網巡查中,發現李某通過某電商平臺網站,開設網店經營無中文標簽的進口食品,以美國安利、康寶萊等產品為主。執法人員調查取證,就李某以經營無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的預包裝食品的行為立案調查。 經查,從2014年10月1日至案發,當事人李某,從美國人“ADA”及“MARK”處,以44至219元不等的價格,購進美國安利食品、美國康寶萊營養食品,沒有中文標簽和中文說明書;李某還以52至1385元不等的價格,購進美國安利雅姿進口化妝品,也沒有中文標簽和中文說明書,屬于未經批準的進口化妝品,在某網站開店并銷售上述產品。 執法人員調查發現,李某經營無中文標簽的預包裝進口食品,貨值金額總計998288.67元,違法所得總計為人民幣263911.87元;經營無中文標簽及未經批準的進口化妝品,違法所得總計人民幣為301953.85元。 李某的行為分別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條及《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實施細則》第三十一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構成了經營無中文標簽的預包裝食品及銷售未經批準的進口化妝品的違法事實。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實施細則》處罰的相關規定,市市場監管局對其作出沒收扣押的進口預包裝食品及進口化妝品3349件;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565865.72元并處以罰款人民幣2902438.89元,總計346萬余元。 網絡購物要選擇正規網店 “李某案是我們近年來查獲的典型互聯網違規銷售案件。稽查人員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稽查模式,對互聯網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監管并打擊查處。”市市場監管局稽查支隊支隊長柳靜波說,保健食品在中國是特殊食品,國家規定的27種保健功能性的產品以及進口化妝品,在我國境內銷售前,必須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 網絡購物在當今正成為一種趨勢,但消費安全必須引起大家的重視。市市場監管局稽查支隊直銷管理科副科長陳健提醒,消費者在進行網絡購物時,一定要選擇有資質的正規網店,選擇合法的產品,不要輕易相信微信朋友圈、QQ群和網站發布的信息。 “進口保健食品和化妝品必須有國內的批準文號,消費者購買后,可直接登錄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進行查詢。另外,如果保健食品夸大宣傳功效,一定要警惕。消費者一旦購買到可疑保健食品、藥械,懷疑質量安全問題,可以撥打市場監管部門投訴電話12315,進行咨詢或舉報。” 相關 互聯網典型案件 杭州高某團伙銷售假藥案 市市場監管局稽查支隊執法人員通過網絡監測,發現名為“蒼山保健”的網店銷售的“雪域芷寶”產品可疑。該產品號稱是保健食品,但宣稱能治療陽痿早泄、性欲減退等,標示了適應證或功能主治、主要成分、用法用量等藥品內容。執法人員對該產品買樣送檢,經檢查,檢出西地那非成分,依法認定為假藥。市場監管部門聯合市、區兩級公安部門,一舉搗毀涉案人員高某及其妻子張某的假藥銷售窩點。現場查獲壯陽、減肥等假藥50多種,5300多瓶,案值10多萬元。現在正追查上家,切斷造假源頭。此案被浙江省局列為掛牌督辦案件。 非法制售鹽酸曲馬多制劑案 市市場監管局稽查支隊執法人員對網店進行日常網絡監測時發現,在“鹽酸曲馬多1號店”所建立的QQ群里,有會員在推銷二類精神藥品鹽酸曲馬多制劑。我國憲法規定,精神類藥品被濫用,視為毒品。稽查支隊會同市公安及淘寶網絡有限公司聯合開展調查,發現其不到半年交易金額就達600多萬元。銷售下家涉及吉林等地。現在吉林的下家已被查獲,下一步將搗毀毒品生產的源頭。此案被公安部列為毒品目標案件,被國家食藥監總局列為重點督辦案件。 陶某在互聯網上經營微整形 假藥及未經注冊醫療器械案 陶某等人通過互聯網、微信圈、QQ群大肆銷售保妥適、美白針、肉毒素等微整形假藥,推銷玻尿酸等未經注冊的美容醫療器械產品,涉案金額巨大,犯罪嫌疑人已被移送公安追究刑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