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惜純
傳統的營銷思維是企業先制定營銷戰略,后選擇相應的戰術。而逆向營銷理論則認為,戰略應當自下而上發展而來,即先制定戰術。
作為制度的參與設計者和具體操作人,永業公司首席運營官徐楠近日在《逆向營銷·幫助你找到自身的藍海》一書中,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揭開了其所在企業逆向營銷的密碼。
逆向營銷是永業整體模式中的關鍵一環。2007年以來,正是在逆向營銷戰略的直接推動下,永業取得了業績的連年翻倍。如書所述,永業生命素在逆向營銷的過程中,是以市場為導向,推出與農村消費者致富訴求、科技訴求相一致的新概念產品,以“眼見為實”的樣板田營銷戰術取得突破,喚醒客戶潛在需求,同時抓住顧客資源這一核心,通過占有顧客資源來影響零售終端,建立永業科技服務站,自下而上地挑選經銷商,最終逆向實現了營銷渠道的構建。從產品、樣板田到服務站,從大永業到小永業,從平臺到終端,永業的逆向營銷包含了諸多根本性制度的創新。
透過這一體系的商業邏輯不難看出,逆向營銷核心之一是改變了中國農民的身份和功能定位。半個世紀以來,在農民的心中,農資產品一直是介于生產資料和消費產品之間的東西。而永業從2007年開始,第一次明確提出農戶不是單純的消費者,農戶是一個家庭企業,生命素是純粹的生產資料,是能夠為農戶帶來更多利潤的生產要素,永業是農戶的上游供應商。在農資市場延續了50多年來的B2C(商家對客戶)理念,第一次變為了B2B(企業對企業)。
1.2億公頃耕地上的3億農戶其實是3億家小型家庭企業,這是永業模式揭示出的中國農戶的新功能和定位。根據這個理念,一家一戶、分散的農民被賦予企業屬性后,意味著他們的需求也具有了某種企業的特點。為了適應這一特點,永業公司首創了變渠道零售終端為永業科技服務站,變渠道成員中的各級經銷商為公司的管理平臺。管理平臺是永業公司總部的“分身”,核心功能是服務,向農戶輸出技術、管理、信息和市場。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說:“現代企業只有兩種基本功能——營銷和創新。”根生于對實際營銷戰術本身的深刻理解,永業不僅是農戶的供應商,還成為全方位解決方案的提供者。通過逆向營銷戰略,其建立的這種“農戶對接平臺”的新型農業模式,不再以平面的、靜止的、單一的角度看企業與其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而是從立體、互動、多維的角度看待事物,全方位地貼近了客戶的需求。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