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東?h質監局主動尋找質監職能與服務經濟轉型的結合點,積極服務重大戰略,圍繞四大特色產業和近百家重點骨干企業,積極服務工業經濟轉型提升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著力開展“質量提升”工程,以全面建設“質量興縣”為目標,加強產品質量宏觀管理,引導企業樹立質量誠信意識,積極爭創名牌產品,加快構建“大質量”工作格局。
“質量興縣”促進經濟快速增長
為鼓勵全縣企業走質量效益型發展路子,積極爭創名牌產品。東?h政府先后出臺了《創建全國“質量興市”先進縣工作方案》、《實施名牌戰略工作意見》、《實施標準化戰略意見》等文件。還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質監、工商、經貿、發改、環保等10余個職能部門主要領導為小組成員的質量興縣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質量興縣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指導督促、考核檢查等工作,共同推進質量興縣工作的順利開展。實施標準動態管理,強化按標準生產,工業企業標準覆蓋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采用國際標準12項,采用國外先進標準1項,東?h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被批準為全國人工晶體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承擔單位。還成功獲批了東海水晶、東海大米、東海(老)淮豬肉3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為東海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名牌產品出現向規模大、產品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集中的趨勢,擁有江蘇名牌產品4個,連云港名牌產品20個。
“品牌農業”撐起經濟半壁江山
近年來,東海農業引入標準化種植技術打破了傳統的種植模式,農業呈現出集約化、產業化的局面。
東海質監局采取“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標準”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既保證了農業生產的統一性,又保證了農產品質量和品牌效益。形成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農業標準體系,強化農產品產品質量的監管,建立了“從農田到餐桌”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全縣已建立2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和5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叫響東海大米、東海小麥、東海蔬菜、東海畜禽、東;ɑ芪宕螽a業品牌。已建成10萬畝國家級水稻標準化示范區、40萬畝國家級優質專用小麥基地。通過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00多萬畝,創建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品牌80余個
“計量節能”引領企業低碳發展
東海質監局以“質量提升”活動為契機,發揮部門職能,強化對重點用能企業能源計量管理工作的監督檢查,從提高能源計量檢測能力和發揮計量檢測數據在節能降耗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深入全縣年耗5000噸標煤以上企業,幫助企業進行能源計量試點工作。
圍繞生態與低碳經濟產業和優勢龍頭企業,突出抓好7家重點耗能企業的節能降耗,指導完善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建立能源計量管理體系。
“檢驗平臺”提升硅產業集聚
東海硅材料產業擁有突出發展優勢,產業鏈較為完整,為建設國家硅材料深加工產品質檢中心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在建設省質檢中心的基礎上,連云港質監局和東海縣政府向國家質檢總局申報國家硅材料深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項目。
2010年4月,國家質檢總局同意在東海籌建國家硅材料深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該中心的獲批建設,填補了連云港市沒有國家質檢中心的空白。東?h以建設硅材料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為引領,加快項目建設和特色培育,重點建設中材硅材料、金海洋半導體等一批帶動能力強、資源優勢明顯的重大項目,全力推進硅材料板塊集群集聚發展。
“示范基地”加快科技孵化能力
東海硅資源豐富,石英儲量3億噸、水晶30萬噸,年開采量、收購量占全國一半以上,水晶、石英品位質量居全國之首。硅產業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產值已經突破130億元,約占全縣經濟總量的50%。半導體(硅)材料作為東?h的支柱產業,擁有加工生產企業5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21家。近年來,東?h以創建活動為載體,實施產業集聚和集群式發展戰略,整合延伸半導體硅材料產業鏈,攻克產業關鍵技術壁壘,提高產業集群質量發展水平,打造東海區域品牌,加快推進全縣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今年對全縣特色產業集群進行了調查摸底,開展培育走訪,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指導,幫助100余家企業初步建立了質量檔案,在名牌建設、技術標準建設和各類認證上向集群產業傾斜。以產業集群發展為依托,創建省硅材料優質產品及國家半導體(硅材料)產業集聚標準化示范區。從產業關聯、產業配套、產業延伸項目上做文章,通過狠抓龍頭企業的質量管理,層層嚴把質量關,著力培育半導體(硅)材料產業集群。把東海建設成為研發、孵化、生產、質檢兼備的高技術、生態化、環保型國家半導體(硅)材料產業示范基地。(通訊員:李其維)
李其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