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的張誠玲女士退休后非常注重養生保健,每天早晨都要看山東臺某頻道的健康節目并跟著一起練習。今年春天,她在一家新開的養生館辦了會員卡,隔幾天就去做拔罐、刮痧,因為養生館的保健師說拔罐、做針刺放血能夠去除體內的毒素。在保健師的建議下,張女士還買了3000多元的保健品。但是,前幾天女兒程馨告訴她,最近報紙上有專家說拔罐刮痧要因人而異,并不是保健師說的“男女皆宜”、“防病保健”,保健品也不能代替藥品來治病。
張女士的女兒程馨憂心重重:“錢倒是小事,可萬一以后真有啥病,被這些東西耽擱了怎么辦?”
這樣的困惑很具代表性。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生保健熱逐步升溫,但由于相關標準不健全,監管體制不順暢,加上不規范的商業鏈條暗流涌動,缺乏資質的所謂專家、大師推波助瀾,侵害公眾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于是,如何為公眾養生提供科學指導、維護其正當權益漸成當務之急。
陽氣升騰:養生保健漸成百姓新寵
如今,養生保健深受民眾追捧。
雖然少數“養生大師”最終被證明是欺世盜名,但對民眾追求養生保健的熱情未造成太大影響。浙江中醫藥大學教授周岳君表示,健康猶如住房,是剛性需求,盡管有騙子出現,但百姓仍舊渴望獲得有關知識。
如今,在中老年人群中盛行的“養生熱”已向中青年人群擴散,“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黃帝內經·素問》中的這句話許多人隨口就能背誦下來,整個社會養生保健已蔚然成風。
一份抽樣調查表明:30歲至40歲的人群中,有約31.5%的人比較注重日常保健養生,在40歲至50歲的人群中,這個比例為43.7%,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這個比例為57.3%。在所有受訪者中,約有38%的人嘗試過足底按摩、刮痧、拔罐等中醫調理方式。某網站日前針對2718名網民進行了有關“養生”方面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69.79%網民對養生可謂是熱衷其中。
自從2002年著名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所著的《登上健康快車》、《健康忠告》等書相繼問世后,中國在“雞血療法”“甩手療法”后又一次掀起了養生熱潮。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吃得越來越好,但諸如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癌癥腫瘤等惡性氧化應激類疾病卻越來越多。隨著健康養生類圖書的推波助瀾和媒體、網絡等引導,加上諸如馬悅凌、張悟本等炒作團隊的商業運作,在民眾中就掀起了一股虛高的“養生熱”。
有數據顯示,2006年至2009年間,健康類圖書銷量以每年20%的速度攀升,對全國人民身體素質的提高起到了很大促進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因缺乏相關知識,選擇的養生手段或項目不科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使健康受到損害,甚至使生命安全遭到嚴重威脅。
虛火上升:養生保健市場魚龍混雜
筆者在青島市市南區某社區調查時發現,社區的幾條路上與“養生”沾邊的門面就有16家。筆者隨機進入了其中4家,發現他們的門面都不是很大,但是所能夠提供種類繁多養生保健項目,其中以足底按摩、拔罐、推拿、刮痧、穴位針灸等中醫理療手段最為普遍。
除卻傳統的中醫技術服務項目,有的養生館還“另辟蹊徑”設置了精油保養腎臟、脊柱等“中醫項目”。店員熱情地向筆者介紹,他們利用茉莉、紅花等中藥制成的精油,按摩脊柱,可讓背部釋放緊張壓力,促進血液循環,保養腎臟等,并一再向筆者保證絕對有效且毫無副作用。
調查中,所有的店主都保證店內的從業人員都是專業理療師,但當筆者提出想看看從業資格證時,大多數店主都以各種理由搪塞,僅有一家養生館向筆者出示了一名店員的從業資格證,但沒有出示全部店員的從業資格證。
在調查中,筆者發現其中有幾家店正在招收學員。經多方了解后得知,所謂“招收學員”,大致過程就是先交培訓費,然后觀摩“前輩”的手法自學,當“老師”驗收合格后,便可獨自“上崗”,完成從“菜鳥”到“專業理療師”的轉變。據一位曾經從事過養生足療保健的何姓服務人員透露,當時和他一起從業的同事大多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很多所謂的理療師、保健師甚至連基本的中醫知識都不懂。
上海龍華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周英豪解釋說,作為中醫領域的一個專業,中醫養生絕不僅是簡單的按摩、推拿、拔火罐而已。只有具備一定的中醫理論基礎,懂得中醫辨證施治的方法,養生方可發揮作用,否則便會適得其反。比如拔火罐,屬于虛癥的人群并不適合,若有體內出血狀況,拔火罐還可能有害。然而,大多社會養生機構的從業人員沒有條件或能力進行辨證分型,往往一種技法男女老少通用,易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