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用服務助力外貿企業轉型發展 ——訪國家高級信用管理師袁紅梅
2025-04-29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針對近期美國關稅壁壘,如何發揮信用監管領域的服務幫助外貿企業紓困解難,促進國內外貿企業快速轉到國內銷售?就此問題,本刊記者專訪了國家高級信用管理師袁紅梅。
《中國質量萬里行》:近期,美國對中國部分商品加征關稅,引發中國部分外貿企業訂單減少、庫存積壓。作為國家高級信用管理師,您又任職德州國富泰、臨沂國富泰兩家信用管理公司的總經理,與企業接觸多,您認為此次關稅壁壘對我國出口影響最大的產品有哪些?
袁紅梅:此次關稅壁壘對我國出口結構性影響較大,首當其沖的是電動車、鋰電池、光伏設備等新興產業產品,其次是傳統優勢出口產品如家具、家電、服裝等。尤其在美國對華政策更趨保守的背景下,出口型企業面臨訂單銳減、資金回流慢、關稅成本居高不下等多重壓力。
《中國質量萬里行》:外貿企業轉內銷過程中,在信用監管領域主要面臨哪些困境?
袁紅梅: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及地方信用平臺數據統計,超過65%的純外貿企業在國內沒有有效的納稅、履約、采購或投標記錄,這直接導致它們在參與政府采購、平臺入駐、銀行融資等方面面臨“信用空白”問題。此外,部分企業還因歷史行政處罰記錄而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進一步壓縮其轉型空間。
《中國質量萬里行》:信用監管有哪些舉措可以幫助這些企業快速轉型?
袁紅梅:近年來,國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持續推進“信用+產業轉型”政策落地。例如:在廣東、江蘇等外貿大省設立“出口轉內銷信用轉化試點區”,實現出口信用數據與本地信用平臺對接;推出“信用白名單+容錯機制”,對入駐國內市場信用狀況良好或首次出現輕微失信行為的外貿企業,給予一定的包容和支持;信用金融機制擴容,通過“信易貸”平臺推動各大銀行采納企業海關、保險、報關等信用數據,簡化授信審核流程。
《中國質量萬里行》:外貿企業長期專注于出口業務,缺乏國內信用記錄,如何解決融資難、投標難的問題?
袁紅梅: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已逐步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海關、稅務、商務部實現數據互聯互通。通過將企業歷史出口額、投保率、理賠率等作為企業信用評價的重要補充項,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金融機構“無數據不敢貸”的問題。此外,部分地方還試點“信用背書服務”,由政府或行業協會為信用良好的轉型企業出具推薦函,提高其在內銷領域的信用認可度。
另外,一些中小微外貿企業,也可以依托全國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搭建的“撮合”金融機構與市場主體對接貸款的“信易貸”平臺進行融資。“信易貸”平臺是按照 2018年10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于探索開展“信易貸”工作的通知》要求設立的官方網上融資平臺。據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發布數據顯示,2021-2024年間,依托“信易貸”平臺發放的信用貸款超過8600億元,服務企業累計超200萬家。企業信用評級越高,貸款成本越低,部分優質外貿企業融資利率甚至低至3.2%。此類機制的推廣已被寫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發〔2021〕29號)。
《中國質量萬里行》:如何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為出口轉內銷企業賦能?出口信用保險數據目前納入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的進展如何?
袁紅梅:出口信用保險通過保障企業收匯安全,降低出口風險,鼓勵企業擴大對外貿易。它可以幫助出口商規避因買家破產、拖欠貨款等商業風險以及戰爭、外匯管制等政治風險,從而減輕出口商的資金壓力,降低國際貿易中的不確定性。
目前,出口信用保險數據已在浙江、山東、福建等地的信用評價模型中正式采納,覆蓋企業約12.5萬家。相關數據包括出口投保記錄、保險賠付率、違約率等,成為銀行授信、平臺合作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未來全國層面也將逐步推廣這一機制。
《中國質量萬里行》:企業是誠信經營的第一責任主體,如何通過信用承諾制加強行業自律,加快對出口轉內銷企業的審批?
袁紅梅:《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35號)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信用承諾制度。在辦理適用信用承諾制的行政許可事項時,申請人承諾符合審批條件并提交有關材料的,應予即時辦理。”“要加快梳理可開展信用承諾的行政許可事項,制定格式規范的信用承諾書,并依托各級信用門戶網站向社會公開。鼓勵市場主體主動向社會作出信用承諾。支持行業協會商會建立健全行業內信用承諾制度,加強行業自律。”
信用承諾制是當前“放管服”改革的重點措施之一。各地已公布信用承諾制審批清單,涵蓋食品經營許可、產品認證備案、設備使用備案、部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等。在企業簽署《信用承諾書》后,即可先行開展經營活動,同時監管部門加強事后抽查,審批時限一般縮短為3-5個工作日。
《中國質量萬里行》:是否有“信用修復”幫扶的典型案例供其他企業借鑒?
袁紅梅:有。以某跨境電商企業為例,因一次退運申報錯誤被罰款并列入異常名錄,其銀行授信被暫停。經企業主動申請信用修復并公開說明情況,完成修復流程,信用狀態恢復正常,銀行授信額度恢復至500萬元,企業得以繼續轉型擴展國內電商渠道。
《中國質量萬里行》:最后一個問題,您對外貿企業有何建議?
袁紅梅:當前轉型期內,建議企業加強對自身信用數據的管理和利用,積極對接信用平臺,申請信用修復、參與“信易貸”與“白名單”計劃,將出口優勢轉化為內銷競爭力,實現穩中求進。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