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波 余于勤
在深圳的東北部,有一片寶地,一片深圳市可開發土地面積最大的區域之一。這片東靠惠州大亞灣石化城、南連大鵬半島、西鄰鹽田港、北面是龍崗中心城的區域,2009年6月30日,掛牌成立了坪山新區。
作為深圳市“十二五”期間打造的新的區域發展極,深圳市坪山新區將生物產業作為四大主導產業之一。
深圳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生物醫藥企業加速器項目位于坪山新區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內,屬于深圳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重要配套設施。生物醫藥企業加速器建設的目的在于通過服務模式的創新,為已經經過了孵化階段而開始小規模生產的中小企業,提供助其快速成長對于空間、管理、配套服務等方面的需求。該項目用地面積12.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總投資為6.98億元。整個加速器園區按照生物醫藥產業特點,因地制宜布置為醫療器械區、動力輔助區、生物制劑區、綜合服務區及實驗區5部分。
2005年6月5日由國家發改委認定的深圳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就位于坪山新區東北部,占地面積2.89平方公里,目前剩余可開發面積約2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生物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服務業等領域。
2007年11月27日,在胡錦濤主席和時任法國總統薩科齊的共同見證下,深圳市領導劉應力和法國賽諾菲·安萬特集團CEO雷福杰先生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投資協議,全球最大的流感疫苗生產企業賽諾菲巴斯德流感疫苗項目最終落戶深圳市大工業區(即如今的坪山新區)。
賽諾菲-巴斯德在深圳的疫苗生產基地是該企業首次在法國和北美以外進行的疫苗生產工業投資,也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大的外商投資生物制藥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5億元人民幣,第一期投資7億元人民幣。
2008年5月20日,賽諾菲-巴斯德流感疫苗生產項目入園儀式在該項目基地舉行,標志著該項目的正式啟動。巴斯德公司以“巴氏殺菌法”發明人、著名微生物學家巴斯德博士名字命名,主要生產A、B型(甲、乙型)H1N1和H3N2等流感疫苗。公司預計年生產用于防護A、B型(甲、乙型)H1NI及H3N2等流感疫苗——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凡爾靈VAXIGRIP 2500萬劑,其主要設備和毒株由法國進口,在國內采購優質雞蛋,通過接種、孵化、滅活、濃縮、純化、裂解、包裝等工序制成流感疫苗成品。
由于疫苗產品生產的特殊性,該公司采取進口設備安裝與廠房基建穿插進行的施工方式,以提高基建、安裝效率。深圳檢驗檢疫局坪山新區辦事處(以下簡稱坪山辦)獲悉情況后,迅速成立由進口設備檢驗業務骨干、國家質檢總局機電專家組成員及醫學碩士等組成的專項工作小組,主動上門介紹進口成套設備檢驗檢疫監管的有關政策。根據項目的進度安排,為其量身定制了“7×24預約報檢-開通綠色通道-即到即報-落地即檢-檢后回訪”的全流程、一站式貼身服務措施,爭取最大限度縮短檢驗周期,保證該公司到貨設備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安裝、調試。
2009年初,由于墨西哥、美國等20多個國家暴發甲型H1N1流感,世衛組織將該流感警戒等級提升至第五級,為此,巴斯德公司加快坪山流感疫苗項目建設進程。
2009年5月,該公司首批生產設備運抵深圳。深圳檢驗檢疫局坪山辦接到企業的預約電話后,馬上啟動一系列服務措施。受理報檢后,安排專項工作小組奔赴企業現場,對該公司進口的5臺設備立即進行現場開箱檢驗,經檢驗合格后同意企業馬上將設備投入安裝、調試;同時,專項工作小組幫助該公司及時與深圳檢驗檢疫局簽訂有關進口成套設備檢驗監管協議。此后3年里,深圳檢驗檢疫局坪山辦共為巴斯德公司提供技術服務10余次,檢驗進口設備30批,貨值近1000萬美元。
2010年7月,巴斯德流感疫苗項目一期工程竣工,順利投入進行試生產。待國家有關部門驗收后,2013年將正式投產。
2011年9月,巴斯德公司與坪山新區政府簽訂“巴斯德流感疫苗項目二期工程”合作協議。
2012年7月,巴斯德流感疫苗項目二期工程開始動工興建,二期將擴展到年產5000萬劑流感疫苗的能力,年產值約2億歐元。
根據《深圳生物產業振興發展規劃(2009-2015年)》對坪山新區的規劃定位,在深圳大力發展生物產業過程中,坪山新區要成為集總部、研發、生產、產業配套和生活配套于一體的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核心集聚區,打造國際一流的深圳生物產業承載主體。其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要打造成以生物醫療設備為突出特色、世界重要的生物醫療產業集聚區;世界領先的基因治療藥物研發與產業化基地;亞洲最大的疫苗生產中心;中國領先的創新藥物研發與產業化基地和藥品制劑出口基地。具體目標是:
到2012年,“要素聚集”——形成初具規模的系列產業群,引進或培育若干家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實現生物產業銷售收入突破50億元。完成綜合服務平臺硬件及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研發支撐、檢測分析、中試服務、產業化服務等公共平臺建設。
到2015年,“裂變擴張”——生物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產業組織體系、政策法規體系、行業管理體系和創新服務體系基本完善;培育出1家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龍頭企業,20家超十億元企業,30家超億元企業;開發出至少1個針對重大疾病、具有全球專利保護的創新藥,至少1個跨領域、多系統集成、具有全球專利保護的新型生物醫療設備產品。
到2020年,“國際化提升”——基本實現聚龍生物城的功能定位,用地范圍面積擴展到10平方公里;培育出4家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龍頭企業,50家超十億元企業,100家超億元企業;開發出3個以上針對重大疾病、具有全球專利保護的創新藥,3個以上跨領域、多系統集成、具有全球專利保護的新型生物醫療設備產品,實現生物產業年銷售收入2000億元。
目前產業基地路網及基礎設施已經齊備,產業基地內現有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可容納近2萬人入住的基地配套住房以及占地64.1萬平方米的生態濕地公園已于2010年動工建設。為了解決生物產業基地企業生產污水的排放難題,坪山新區已規劃建設生物產業基地內的專業污水處理廠。
幫扶舉措
2012年7月20日,深圳檢驗檢疫局坪山辦會議室里,1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參加坪山辦專門為他們舉辦的“坪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檢驗檢疫政策宣傳貫徹會”。會上,檢驗檢疫專家詳細解讀了進口成套設備、裝運前檢驗、優惠原產地證書、CCC認證、衛生檢疫、出入境動植物檢疫等政策法規。
“聽了介紹,我們公司在辦理相應業務時少走了很多彎路,確實很有用!
“檢驗檢疫部門這種提前介入、主動服務的工作方式讓人感動!
不少企業對此反響熱烈,認為感受到了“來自政府的溫暖”。
近年來,深圳檢驗檢疫局坪山辦緊密圍繞坪山新區發展規劃,結合新區產業發展態勢,采用調研摸底、提前介入、政策宣傳、簽訂進口成套設備檢驗協議、開放綠色通道、積極與產業服務部門溝通協調等方式,為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入駐企業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務,助力坪山新區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快速發展。
該辦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指引,緊密結合新區產業發展態勢,將檢驗檢疫工作與地方產業規劃有機結合,提出“提前介入、主動服務、一廠一策、一幫到底”的工作思路,與坪山新區經濟服務局搭建溝通協作平臺,掌握坪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進駐企業的詳細資料,組織專家及業務骨干對每家企業的進口原料、進口設備、CCC認證、出口產品的特性、出口國家等進行詳細的調研摸底,對涉及檢驗檢疫的每個環節進行研究分析,為企業掃除了政策“盲點”,使企業在辦理每項業務時都心里有數,避免走彎路,真正實現了檢政企“三贏”局面。
坪山辦這種全力幫扶企業的做法受到企業的普遍歡迎,也得到了地方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坪山新區黨工委書記楊緒松和坪山新區管委會主任馮現學分別作出批示,高度肯定該辦在服務坪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發展方面所做的工作。
筑巢引鳳,朝陽騰飛。在檢驗檢疫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坪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快速發展,入駐企業不斷增多,產業集群效應開始顯現,一座生物產業新城已然成形。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