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內蒙古自治區石油化學工業檢驗測試所6個多月的緊張籌建,內蒙古自治區煤化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于12月19日正式成立,成為自治區質監局批準的第一個自治區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其編號為01號。這個01號說明自治區煤化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成立是質監部門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的重要一步,也將是成功的一步。
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政府辦公廳主任蓋文山,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四處處長孫利劍,自治區質監局局長張鐵網,自治區質監局副局長謝紹清,自治區標準化院院長蘭英出席成立大會。自治區質監局標準化處處長劉燕波主持大會。
內蒙古煤炭、天然氣等資源豐富,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內蒙古煤炭探明資源儲量與煤炭年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特別是 “十一五”以來,內蒙古發揮優勢,抓住發展機遇,實現了從傳統煤化工向現代煤化工跨越式發展的轉變,自治區化工行業有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煤化工行業的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全國各地及世界化工行業知名企業紛紛在我區落地。目前,我區焦炭、電石、煤制化肥、煤制甲醇等煤化工產品產量都居全國前列。根據資源稟賦、城市依托等條件,自治區先后規劃了鄂爾多斯、錫林浩特、霍林河、呼倫貝爾四大化工基地,建設如鄂爾多斯神華煤制油直接液化項目、伊泰煤制油間接液化項目、包頭神華煤制烯烴項目、大唐多倫煤制烯烴項目、通遼煤制乙二醇項目、大唐克什克騰旗煤制氣項目等示范生產線,取得了如神華煤直接液化、伊泰煤間接液化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化成果,形成了以煤氣化為龍頭,以一碳化學為基礎,合成、制取各種化工產品和清潔能源的新興產業,形成了以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等為主的國家示范工程新型煤化工產業集群,初步建成了我國重化工基地,部分項目為世界首創。在2011年1月,自治區政府印發《關于承接產業轉移發展非資源型產業構建多元發展多級支撐工業體系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十二五”期間,自治區將重點建設60個產業集群,其中化學工業產業集群14個,占23.3%;計劃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6657億元,其中化學工業投資4830億元,占29.0%;實現銷售收入21717億元,其中化學工業6083億元,占28.0%。自治區將進一步合理利用資源優勢,加快發展煤化工,積極開發新能源,推進清潔能源、替代能源快速發展,大力拓展煤化工下游產品,形成碳一加工產業鏈,延伸產業發展。按照集聚、集約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內蒙古將重點構建14個化工產業集中區,集中打造以生產甲醇、乙二醇、二甲醚、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焦化、化肥、電石、聚氯乙烯、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煤層氣開發利用等產品為主,同時發展化肥、聚甲醛、多晶硅等產品的煤化工等優勢特色產業聚集區;東部地區則要充分利用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各項政策,加快融入東北經濟區,充分利用豐富的褐煤資源,通過干餾提質、氣化后發展煤化工產品,集中打造能源重化工基地。同時,要加快實現三個轉變,即從發展基礎化工原料向發展高新化工品方向轉變;從規模化發展初級化工產品向發展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產品方向轉變;從粗放型生產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生產轉變。
隨著我區現代煤化工產業的蓬勃發展,對于緩解我國石油、天然氣的供求矛盾,促進化工、鋼鐵、輕工和農業的發展,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了適應我區煤化工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并為之提供應有的技術保障,2007年,自治區政府向國家質檢總局提出申請,在內蒙古自治區石油化學工業檢驗測試所的基礎上籌建國家天然氣煤化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獲得批準。目前,建成在即。
會上,蓋文山代表自治區政府對自治區煤化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自治區煤化工標委會順應產業需要成立,是我區經濟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委員會成立后一定要抓住國家天然氣煤化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設在我區的大好機遇,發揮各位委員的專業技術優勢,制定好煤化工方面的地方標準,使我區的煤化工標準化走在全國的前列,積極爭取參與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為自治區煤化工產業的發展與升級保駕護航,為全國的煤化工標準化工作做出貢獻!
會上,自治區質監局局長張鐵網代表自治區質監局向委員會的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來自全區煤化工科研、教學、生產、檢驗、管理和建設領域的各位專家委員表示熱烈的歡迎!向承擔自治區煤化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內蒙古自治區石油化學工業檢驗所表示衷心的感謝!他指出,標準是企業乃至地區的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核心要素。要夯實質量技術基礎,促進產業水平提升,就必須大力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產業發展,標準先行。標準高,則質量高。李克強副總理曾經講到,每當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一追溯,都是沒有標準的緣故,三聚氰胺就是最好的例證。不能都等國家標準,沒有國家標準的,可以先制定地方標準。我區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和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質監部門的標準化工作就要緊跟我區產業發展需要,完善產業技術標準體系、管理標準體系,為產業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和市場優勢,做大做強我區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提供標準化支持。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開展標準化工作,鼓勵并支持企業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制訂,搶占技術標準制高點,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突破貿易技術壁壘。
隨著我區煤化工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產業的持續發展、新產品的不斷開發,對煤化工標準化工作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也為煤化工標準化事業的發展創造了機遇,奠定了基礎。自治區煤化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成立,將有利于促進我區煤化工行業的標準化工作,對自治區境內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與規范作用。地方標準的先行出臺,可以使我區在相關產業的標準化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掌握話語權,對促進產業發展與升級具有戰略意義。
張鐵網要求,我區煤化工標準化研究工作要堅持引進與自主開發并重的原則,產、學、研相結合,適時頒布煤化工基礎標準、管理標準、產品標準及檢測方法等地方標準,力爭參與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制訂,確保我區煤化工標準化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為自治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貢獻。
按照自治區質監局的工作部署,自治區石油化學工業檢驗測試所從今年5月開始籌建自治區煤化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建了委員會秘書處,起草了委員會章程(草案),編制了委員會秘書處工作細則,制定了委員會2012年工作計劃,向社會公開征集并從應征的質監系統及煤化工相關企業、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中選聘了35位委員組成自治區煤化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自治區石油化學工業檢驗測試所承擔秘書處工作,負責日常管理。自治區石油化學工業檢驗測試所所長、正高級工程師李強任主任委員。
自治區煤化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要負責煤化工基礎標準、管理標準(工程質量、工藝、操作規程、裝備技術要求、安全、環保、能源資源消耗等)、產品標準(煤制油產品、煤制烯烴產品、煤制甲烷氣產品、煤焦化產品、甲醇下游產品、二甲醚下游產品等)、檢驗檢測方法等領域的地方標準制修訂及審定工作,并積極爭取承擔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制修訂任務,積極參加國內外標準化活動,為政府、行業和企業提供標準化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