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工商局從山東實際出發,以“一戶多檔制”、“實名登記制”、“證明登記制”、“標牌公示制”食品市場監管四項制度為重點,核心實現可溯及監管,積極開展流通環節商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四項制度”把食品從進入市場到銷售的各個環節都納入了工商監管的范圍。
“一戶多檔制”促使經營者在購進食品時自覺同主體資格合法的供貨商依法簽訂合同,索取主體資格證明和有效進貨憑證,把好食品進貨源頭關,杜絕沒有合法主體資格的生產商加工的食品進入市場,并且出現問題時責任明確,能找到進貨源頭,保護了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降低了經營風險,得到了廣大食品經營戶的積極響應。
“實名登記制”通過掛牌上崗和培訓的形式,強化了食品經營者食品安全常識及其從業人員的自律意識,自覺置于消費者的監督之下。
“證明登記制”實現了工商部門對農村集貿市場食品經營者的身份狀況、經營狀態及加工銷售食品等內容的動態管理,現場登記并由當事人確認,彌補了農村集貿市場監管的空白,強化了對這一監管相對薄弱領域的監管力度。
“標牌公示制”針對裸散食品沒有包裝、沒有明確生產標準,或者其標準很難為消費者知曉的情況,以標牌的形式,把食品名稱、生產(加工)地點、主要原料成分、生產日期、保質期、食用方法、銷售商姓名及聯系方式等內容向消費者公示,并且要求經營者配備必要的防蠅防塵設施,使消費者在購買時對商品的狀況一目了然,確保了食品的衛生。
實踐證明,食品市場監管“四項制度”真正實現了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的可溯及監管。今年5月,德州樂陵市杜長興等6位農民趕集時購買了熟肉制品,食用后發生集體中毒住院。接到舉報后,樂陵市工商局立即調閱當天集市熟食經營戶的現場證明登記記錄。經查證,中毒事件是由該市某村村民顧某銷售的熟肉制品亞硝酸鹽嚴重超標而致,在依法進行處理的同時,經工商部門調解,6位農民獲得了1.2萬元賠償。
工商部門對突發事件的迅速反應和有效處理,得到了當地群眾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贊揚。同時,四項制度的推行激發了工商監管隊伍的活力,摒棄了“命令———處罰———服從”的傳統行政模式,實現了行政管理從注重剛性監管向柔性監管的轉變,有力地推動了執法監管理念和模式的轉變,促進了社會整體和諧。
在四項制度推廣地區,農村食品市場臟、亂、差的狀態得以有效改變,經營秩序得到了有效規范,農村群眾食品消費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時,經營行為的規范也給經營者帶來了更多的客戶、更高的銷售額和更大的利潤,提高了經營者自覺實行“四項制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據統計,今年以來,山東省農村食品違法案件較去年同期下降30%。截至9月底,全省縣級以上城市93.7%的批發市場、80%的集貿市場、99.4%的商場、98.7%的超市食品經營者建立了進貨索證索票制度,72.2%的鄉鎮食品經營店、76%的街道食品經營店、89.2%的社區食品經營店建立了進貨臺賬制度,有效地提升了全省食品市場規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