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一直沒有給出時間表,有關房產稅改革的基礎工作卻在悄然推進。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專門召開會議,要求各地加快推進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分析人士指出,此舉意味著,房產稅改革進程將進一步加速,并有可能在近期內啟動。
“一個城市有多少套房子?這些房子分別在誰的名下?這些都需要明確。”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完善個人住房信息屬于物權管理的范疇,是房地產稅收改革的基礎性工作。
來自住建部的信息顯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人、40個重點城市房地局 (建委)負責人參加了上述會議,住建部同時還邀請了40個重點城市政府分管住房城鄉建設工作的負責人參會。
住建部在上述會議上要求:建立部、省、市三級住房信息系統網絡和基礎數據庫,全面掌握個人住房的基礎信息及動態變化情況。
王玨林表示,完善個人住房信息為將來的政策制定和稅制改革奠定基礎,同時也有助于二套房及多套房標準的界定。此前,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朱中一也向媒體表示,在起草《全國房地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建議稿過程中,便遭遇全國性住房基礎數據“并不清晰”的尷尬。
住建部要求,各地要將現有的紙質檔案錄入數據庫。同時,有條件的城市可借鑒北京、青島、銀川等城市經驗,通過房屋普查等方式,全面掌握現有住房的基本情況。
不少業內人士猜測,加快個人住房信息建設,可能最先服務于房產稅改革。業界一直以來就認為,房產稅改革面臨的最大技術問題是:房屋數量不明確、產權不清晰。
上海的一位業內人士近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由于一線城市的房屋基礎數據信息相對完備,相比武漢、重慶等二、三線城市,上海最有可能率先推行房產稅試點。他還表示,上海已經向財政部提交了房產稅改革試點方案,目前正在等待批復。
但房產稅改革之所以還沒有實質行動,則是由于遭遇現實阻力。上海方面有觀點認為,推行房產稅可能會增加企業和居民的成本,削弱城市競爭力。同時,供需關系沒有改善的情況下,房產稅改革將進一步推高房價,將稅收成本轉嫁到購房者身上。因此,稅改時機值得商榷。而持此觀點的人并不在少數。
王玨林表示,稅收政策是一項長期、重要的調控手段,即便沒有本輪房地產調控,物業稅也要逐步推進,并在適當的時候出臺。記者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