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網6月22報道稱,以“替富人蓋房”出名的地產商人任志強其實過去10多年來一直在“為窮人說話”。
這讓我想起近3年前經濟學家茅于軾先生的一句名言:“我就是要替富人說話,為窮人做事!泵├洗搜耘c任總高論看上去似乎是反的,但其內在邏輯是一脈相承的——如果經濟學家都“替富人說話,為窮人做事”,房地產商都“替富人蓋房,為窮人說話”,那這個社會就一定能讓所有的富人與窮人都各得其所,令天下寒士俱歡顏。
身為北京市政協委員和更早期的北京市西城區人大代表,任志強認為自己理應為老百姓說話。而作為商品房開發商,又要追求利潤最大化,不能犧牲商業利益去“救濟勞苦大眾”。那任志強又是怎么“為窮人說話”的呢?報道說,10多年前,他就以開發商身份參與了部委之間有關住房問題和房地產政策的討論,為保障房政策提出過建議。任志強回憶說:“當時我們測算,政府從土地出讓金中拿出15%的比例建設保障房就夠了。建設部第一稿就用我們提的15%,但報告給了國土部,國土部只批了5%;建設部不同意,問題再次提出來,后來定的10%。這事斗了好幾年!
這可以作為任志強一邊“替富人蓋房”一邊“為窮人說話”的例證之一。而作為地產商,任志強即便不為窮人說話,僅僅替富人蓋房,其實也無可厚非,甚至也是有功的——它客觀上有利于窮人。道理很簡單:社會資源有限,有人替富人蓋了房,就少了一些人再去跟窮人爭奪與住房相關的經濟和政策資源了;其替富人蓋房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如稅收等,又可被政府拿去蓋廉租房。
而在點上,茅于軾先生是認同并支持任志強的。他曾直言:“任志強才是真正關心群眾的。”因為他認為,現在輿論都在替窮人說話,沒有人替富人說話,后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這對社會創富沒有好處。而且,“只有富人得到保護,窮人才可能變富。”因此他要“替富人說話”。但在替富人說話的同時,又要為窮人做事。譬如茅老給農民提供小額貸款,在為農民脫貧實實在在“做事”的同時,影響農民選擇并把握一種合理的生活。
所以說,無論是經濟學家“替富人說話,為窮人做事”,還是開發商“替富人蓋房,為窮人說話”,都不是什么壞事,反倒有利于社會財富的積累和整體福利的增益,有利于民生改善,對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更是善莫大焉!吧w房”、“做事”也好,為窮人或富人“說話”也罷,都是為了一個目的,至少客觀上可以殊途同歸,它們并不矛盾。(朱達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