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對房地產行業存在的欺詐行為,市建委從5月開始對北京48家房地產開發企業的銷售環節進行實地檢查。 |
針對“買漲不買跌”心態狂打心理戰
在信貸資金入市、炒家入市之后,“假按揭”、“排隊買房”、“不斷提價”等營銷手段,也隨著樓市回暖而升溫,其核心無非是摸準了購房者“買漲不買落”的思維定式。
房子永遠在“熱賣”
“6月27日,某網站購房團獨家搖號,現場火爆,當天60套房源全部售罄”,“300名網友齊聚地鐵5號線邊精裝某樓盤,現場成交2000萬”……目前讓手機用戶煩惱不堪的各種垃圾短信中,半數以上是房地產廣告短信,很多用戶每天至少能收到3條以上的類似短信。
每到周末,家住西直門附近的小王,總是能接到來自一些房地產網站發來的消息,不過,本身就從事房地產行業的小王還是能看到“房子熱銷短信”背后的破綻,“不管樓市好還是不好,地產網站發來的消息永遠都是房子在熱賣,這可能嗎?”
據悉,房地產網站廣發信息,背后無非是相關開發商的授意,而這也只是營造熱銷氣氛的方式之一。“提前開盤”、“排隊買房”、“不斷提價”等此前慣用的營銷手段,半年來也隨著新一輪房價上漲而層出不窮。
托市手段中假按揭最嚴重
“在所有方式中,部分開發商和中介公司為高房價找到的最好的支點就是假按揭。”知名房地產財經評論人牛刀表示,“以前的假按揭大多是以套取銀行資金為目的,現在的假按揭大多是以哄抬房價為目的。”
“開發商如果資金鏈不緊張,往往以兩至三成的假按揭為整個樓盤價格定位。”牛刀表示,現在的購房人尤其是首次購房人,往往以政府網站上的實際銷售和均價作為是否購買的主要依據,“但假按揭的所有樓盤是開發商自己定的價,1萬的價格一般會定為1.2萬,這樣購房人一看,已經有了實際成交,便匆忙出手。”
“通過假按揭,房地產商一是可以從銀行‘套現’,緩解資金壓力;二是形成熱銷假象,制造樓市交易的虛假繁榮。”牛刀表示,“買房其實也是一場心理戰,開發商銷售中最核心的機密之一就是利用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營造繁榮虛假現象,讓觀望的購房者坐不住。”
八律師建議打擊樓市欺詐
房地產欺詐現象也引起了法律界關注。上周四,曾呼吁將微軟推為中國“反壟斷第一案”被告的律師董正偉和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律師柏平亮、陳東等8位律師向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等六部委發出投訴建議函,要求六部委“依法查處房地產虛假交易價格欺詐騙貸等誤導消費者、危害金融經濟安全的行為”。
這份投訴函長達40多頁、4萬字左右,列舉了依法查處房地產欺詐騙貸行為的11條理由,還提出了5條具體的打擊措施建議。
事實上,從今年5月起,北京市建委就對北京48家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環節進行實地檢查,因退房、制造虛假銷售等被媒體曝光的一些樓盤將成檢查的主要對象,市建委也在近期責令5家房地產開發企業進行整改。
牛刀表示,“假按揭、自買自賣這些虛假營銷都是中國特有的現象,除了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外,房地產行業自律刻不容緩。”晨報記者 邢飛
【相關新聞】
成思危稱確有信貸流入樓市股市
晨報訊(記者 邢飛)對于目前火熱的股市和樓市,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思危昨天表示,今年一季度以來信貸快速增長,其中確有一部分資金流入了股市和樓市,而這也是造成目前股市和樓市暫時回暖的原因之一。
成思危是在 “北京國際金融論壇2009夏季報告會”上做上述表述的。在談到第一季度快速增長的信貸問題時,成思危表示,全年的信貸計劃指標在一季度完成了90%以上,當季從銀行信貸轉到投資領域的資金大概是2.4萬億,其中,確有一部分資金流入了股市和樓市,所以造成了股市和樓市的暫時回暖。
成思危表示,本輪房價上漲一開始是由剛性需求推動的,但后市發展則與信貸大規模的投放、老百姓出于對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等因素有關,這些因素推動了樓市需求,從而導致了房價上漲。不過,目前房價、股價是否已到累積泡沫的程度,成思危表示,“目前還無法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