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也不再完整……還會回來吧?”
“曾經受的傷,逼我去成長。請你別小看,刺痛的力量。”他把這幾句喜歡的話,寫在一張路在藍天、白云下延伸的照片下面。
甚至,他開始思索與父母的關系。父親節,左揚民上傳了一張父親背影的圖片。小時候,他一直以為只需要跟在爸爸后面,一切都不是問題。可現在長大了,看著父親的背影,“老了”,左揚民淚眼蒙眬地寫下“爸,節日快樂。”
有人問左揚民,為何離開家選擇這種苦得近似自虐的日子?他貼出一張楊樹被風吹斜的照片,圖片說明是:“希望自己能像這棵樹,多經歷些狂風……風過后總會挺直,加速成長。”
這一切的變化,包括心靈上的,是肉體的苦痛帶來的。
左揚民常上網,對國內新聞并不陌生。網絡上,彌漫著接二連三的“炫富事件”。
左揚民這個“炫苦哥”一出現,讓人耳目一新。他成了“郭美美”、“盧美美”的對立面,互相映襯。
而“炫苦”與“炫富”背后表達的隱喻完全相對。左揚民的打工經歷被認為是“隱喻了勞動的價值和勵志”。在功利的社會風氣中,他的行為被賦予了“對炫富、對社會不公現象叫板”的意義。
在左揚民身邊,尤其是在東京,狂購奢侈品的中國游客并不鮮見。這種“暴發戶式的愚蠢”,日本人也曾經歷過。可如今,單純的有錢有勢在日本很難贏得尊重,“炫富”只能招來反感。
越來越多的關注開始影響他的生活,左揚民有些不適應。“我不過是個普通的留學生,身邊比我努力辛苦的人有很多。”
再后來,質疑左揚民炒作的聲音也開始出現了,這讓這個年輕人想不明白。“別人正在努力,你們看不慣嗎?還是努力打工,不過沒有意義的花著大把的錢只顧享受的生活,就會刺痛你們的神經呢?”(記者 任鵬)